找到相关内容33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心见性与功德修养

    来说明:  一、修养功德是为了更好地见性  见性并不是赁空成就的,它需要各处福德资粮和加行具足才行。天台宗讲,修行首先要具五缘(持戒清净、衣食具足、闲居静处、息诸缘务、得善知识)、诃五欲(色欲、声欲、...,不合时宜地自绝于人群,不去修养功德,恐怕烦恼起来了,难以敌住,更不用说明心见性了。总之,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要发长远心、广大心、精进心,积累好福德资粮,脚踏实地地默默无闻地去行好每一步,不要急于求...

    陈音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742210.html
  • 佛教小乘

    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)  产生信奉声闻乘或独觉乘之心,获得脱离轮回之成就者可进入资粮道。所生信奉二乘之心基二对轮回之“三苦”的透彻领悟,认识众生在“三苦”中休无止的煎熬。修习者开始大量积聚福德资粮和智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249957.html
  • 财神法—先以欲钩牵,后令入佛智

    是出世法上常提到般若空性。  二是福德资粮,即是福德财产,而大家平时所求的金钱、房屋等即是福德资粮的一种。事实上,修行上若没有暇满的人身或者人天福报,如何能在人间得到修行的基本条件呢?《法华经》说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0267101.html
  • 惟贤长老:佛教的价值观

    有几个时候生起了这十一种善心法。如果你生起善心多,那说明你学习佛法就有了收获。 生中国难。这个中国,是指佛法兴盛的地方,所以大家不要感到骄傲。生在一个佛法兴盛的地方,人民安居乐业,幸福美满,福德资粮具...努力修行。 成佛是佛教的终极价值观 佛教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的,成佛是我们的必然趋势,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。当然需要我们自己的进一步努力。成佛是我们刻苦修行的自然结果,是我们人生福德资粮完全具足的状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4976167.html
  • 什么是菩提心?

    的条件下不走神地修行,但是如果你没有树立菩提之心,那么依然没有摆脱日夜需要忏悔的境地。”格西贡巴瓦说:“遍知一切者的基础是二资粮(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);而二资粮的基础是菩提心;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。”...

    佛子陀美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617283768.html
  • 慈诚罗珠大堪布百日放生活动圆满结束!

    利益众生。这样不但对于被我们解救的众生有利益,而且对于我们自己将来的往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。”从上述教证及具德上师的开示我们完全可以肯定:所有参与此次共修的道友都将获得殊胜的功德利益,积累深厚的福德资粮...

    中华放生联盟

    |百日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163528699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?

    再以自己的愿力,回到世俗的凡夫群中,广度有缘的众生,积聚智慧与福德资粮,直至功行圆满,方能成佛。所以学佛越久,知道佛法越深,才了解从凡夫到成佛的路程是相当遥远的。   因此,所谓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83711739.html
  • 修善培福——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

    报就愈来愈增长,福报大的人,不仅自己人生顺遂光明,还可以布施福德资粮,造福社会、国家,让大众都分享这份福德与光明。   福慧双修 广结善缘  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行菩萨道,修福、修慧,福慧圆满,...

    惟觉和尚开示

    |惜福|培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4421618621.html
  • 法会

      佛教的聚会称为法会,是为弘扬佛法而办的聚会。法会的类别繁多,形式多样。不管法会的形式怎样、规模如何,都是众人修福修慧的道场。法会上,大家都能圆聚自己的福德资粮,增进自己的道业与智慧。   法会的类别多得不得了,比如:三皈五戒,八关斋戒,在家菩萨戒,三坛大戒,消灾超荐,大蒙山施食,斋僧,供僧,剃度,托钵,结夏安居,腊八喝粥,朝山,三昧水忏,梁皇宝忏,普门品及大悲忏,八十八佛洪名宝忏,...

    明一法师(四祖寺)

    |法会|体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22292620654.html
  • 六和敬: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

    不论是别解脱戒或菩萨戒,不论是显教戒或密教戒,目的都是在消极止恶和积极行善,以培养修行的智慧和福德资粮。当然,戒律的持守首重戒体,而非戒相,应与时俱进、因方制宜;在征得教团共识之后,应参考现代社会情境,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六和敬|佛教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9192028074.html